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我军少数民族官兵英雄辈出,在新时期少数民族英模人物仍不断涌现。

陈 辉 晨晖点兵 2022-07-19



点击上方“

晨晖军事



可阅全部文章


——记人民解放军中的“民族部队”(五) 陈  辉


在战争年代,我军涌现出大量少数民族英雄;和平时期少数民族的英模同样层出不穷。
在中央媒体上先后重点宣传了4位少数民族的优秀军官。

我军优秀的回族政治工作者马克。

马克大校军衔照

1937年5月,马克在山西崞县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马克先后率部参加了泾源县冶家大庄、陇东曲子县胶泥岭、庆阳县二轱辘塬、合水县金灵庙等战斗和配合解放军主力解放西吉、固原等地的战斗。作战中,他机智勇敢,沉着指挥,身先士卒,屡立战功。  

回族政治工作者马克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历任陆军第4军11师政治部副主任、甘肃临夏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1师兼临夏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在11师工作期间,为肃清匪患,他多次率部跨草原、上高山,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追剿顽匪,取得了剿匪战斗的胜利。
马克副政委的书法作品1955年6月,甘肃军区撤消,他调任甘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此月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后,从全国各地给宁夏调来大批回族干部。军委和兰州军区也选派来一批回族军队干部。时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的马克就是军区成立初期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回族干部。

马克与老伴儿戴凤霞

他从1958年5月来宁,至1970年调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在宁夏工作长达12年之久,为宁夏的部队、民兵预备役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出色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深受军区广大指战员的敬重和爱戴。
马克同志在兰州军区先进离退休干部表彰大会上

马克于1983年12月离职休养,享受正军职待遇,他始终保持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发扬老红军、老党员的革命本色,积极关心、支持国家和军队建设,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热情地为军史部门编写军史提供资料、照片和调查线索,继续发挥余热,表现了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1988年,马克同志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4月20日马克在兰州病逝,享年88岁。

我军首位摩梭族司令员和绍全。

他是从小凉山泸沽湖畔走出的摩梭族、文山军分区司令员。

和绍全,1969年2月应征入伍。在边关34年的军旅生涯中,从一个士兵到军分区大校司令员,一直在中缅、中老、中越三国边境线上工作,他的足迹遍布西南边疆,可以把云南4500公里的国境线连成一条线,1984年,他参加了边境反击作战。33岁那年,他成为摩梭人中的第一位团长,因组织指挥作战出色,取得九战九捷的胜利,全团曾经荣立过三等功。身着迷彩服的云南省文山军分区司令员和绍全,带领巡逻分队翻山越岭    富斌摄和绍全在任三个边防军区参谋长和司令员期间,始终追逐“打赢”制高点,站在变革的前沿。总结探索了“军警民联防”“一统三联管理边防”“边防团坚守防卸”“军警民一体化联训”,“建设信息化边防”等具有重要影响的经验。2003年,在他的提议下,分区完成了各边防团机关与分区指挥自动化网对接,实现了边境与后方“联得上,听得清,看得见”,大大提高了边防巡逻效率和边防部队快速反应能力,使边防不断向信息化建设迈进。他还亲自组织了多次团以上实兵实弹战术演习,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重要报刊报道他的事迹达10余万字。

“为人民,是我们一切选择的归宿”,这一直是和绍全追求的目标。在佤山扶持修建了“佤山育忠学校”;在苗岭山寨办起了“边哨小学”,本着即利军又利民,他重新修定了巡逻道走线。三所小学,300余公里的巡逻道,120个扶贫点,印证着他与边疆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

17岁他刚到军营,不识汉字,不会说汉话。班长从“中国”、“共产党”、“毛主席”这些简单的词语一笔一划地教他。从一笔一划练汉字,到工工整整“抄书”,他把读书当作全部业余爱好。多年后,他站在国防大学礼堂的舞台上高歌《向往神鹰》,他成为了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他出版了散文集《女神之恋》,他发表了30余篇论文和诗歌。
当军官第二年,组织送他到广州体育学院学习;当连长的第二年,到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当分区参谋长后,到中央党校学习;当分区司令员以后,到国防大学学习。军队的各级组织对这位摩梭族军人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滴水之恩,泉涌相报。和绍全用他的人生追求向人们诠释着一个军人的执着追求,诠释着一个军人对祖国,对人民,对边疆的忠贞不渝的爱。

羌族首位英雄飞行员邱光华。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马上就要退休的邱光华主动请缨参加抢险救灾。在运送伤员时,因恶劣气候,不幸遇难。

邱光华在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是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我们少数民族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在周总理招的第一批100个少数民族飞行员中,现在只有我们两三个还在飞。

据空军有关方面介绍,197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四川、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招收首批少数民族飞行员,邱光华被选中。
戈壁白杨树前的战友们(邱光华后排右一)第一批100名少数民族飞行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体检、政审,并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后终于产生了。当年初夏,邱光华和战友们来到了天山脚下的某航校。飞天路并不是对每个人都畅通无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筛选,最终成为飞行员的只有30多人,邱光华层层过关名列其中。
邱光华(前右二)与战友们英姿勃发1975年6月的一个清晨,天山脚下,一架架战机腾空而起,做出不同动作,检阅台上的军队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方领导热烈鼓掌。监考教官们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在考核表上填上学员的成绩。走下飞机的邱光华飞步奔向观望他们表演的教员,紧紧拥抱在一起。
邱光华(右)与战友们进行座舱实习

在接下来33年的飞行生涯中,邱光华参加过十多次卫星回收和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安全飞行5800多个小时。

邱光华所在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是少数民族飞行员最多的部队。团参谋长杨磊说:“邱光华的家乡就在茂县南兴镇。在陆航团正式投入救灾前,他就通过媒体知道地震离他家非常近。当时我们都劝他别急。他说,‘我不急,但打电话任何消息都没有了,估计没希望了。’他父母都80多岁了,他当时很痛苦,但执行起任务来毫不含糊,直升机就从他家那飞过去,也没去看,很感人!” 这位羌族硬汉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在17天的救灾飞行中,63次飞过家乡上空。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仍然没有离机回家。
机长邱光华与机组成员研究救灾飞行航线在抗震救援抢险中,邱光华创造了直升机的“四个极限”:第一是天气极限;第二是地形极限;第三是飞机极限,就是最大的载重量;第四是飞行人员的操纵极限,就是把直升机的这四个极限达到了最佳状态。
邱光华和他的机组成员还创造了这次抗震救灾5个第一: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第一个搭建通信小分队飞抵汶川;第一个将通信设备运抵灾区。

邱光华机组准备起飞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按规定,再过10个月,邱光华就可以退休了,但他积极请战参加抗震救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飞行任务,在气候复杂多变、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频繁执行汶川、北川、茂县等重灾区的飞行任务,先后飞行63架次,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输送救灾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人,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

5月31日下午,邱光华驾驶一架运输机直升飞机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直升飞机于14时56分失踪。10天后,飞机残骸才被找到,机上人员已全部遇难。机上有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的群众及相关人员共14人。失事的米-171直升机飞行员邱光华,羌族,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特级飞行员。

邱光华牺牲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6月14日签署通令,给邱光华同志追记一等功。
通令中指出,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副师职飞行员邱光华同志,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校军衔。入伍34年来,邱光华同志忠诚使命,恪尽职守,长期坚守在飞行第一线,出色完成了开辟川藏青藏航线、国防科研试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西藏军区特种大队特种作战营营长、藏族优秀军官江勇西绕,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荣誉称号。

江勇西绕,藏族,1977年12月生于西藏江达县,1998年9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大学文化。历任排长、副连长、指导员、连长,西藏军区某部副营长,上尉军衔。先后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十大优秀青年”,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2007年8月光荣出席全军英模大会,2008年2月被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血泡磨成了硬茧,双肘结出了硬皮。江勇西绕在军校3个月,就创造了苦练奇迹:射击、投弹、5公里越野、战术、器械、军体、400米障碍,一科一科考下来,江勇西绕在124名学员中成绩第一。

2003年7月20日,江勇西绕成为“老A”部队的二队队长,与战友登上了前往异国的飞机。“爱尔纳·突击”,其含义是远程渗透侦察作战,是各国侦察兵的顶尖较量。那次比赛恰逢该赛事举办10周年纪念,难度和强度均超过往届。由于前几届中国队成绩显著,其它27国代表队提出了“阻击中国队”的口号。
8月5日,比赛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展开。参赛队员要在负重40公斤、毫无补给的情况下,摆脱千余名假设敌的围追堵截,5天4夜奔袭200公里,完成18个科目的比赛。靠近一条河流时,江勇西绕发现对岸密林中似有人影晃动。他机警地命令队员隐蔽。紧随其后的一支外国参赛队以为机会来了,抢先夺桥而过。不一会儿,对岸就传来了抓“敌”的哨声。“出发!”江勇西绕抓住战机一声令下,率领小分队出其不意奔过桥梁,闪电般冲出了正在围追外国参赛队的假设敌。
江勇西绕带着小分队在丛林中奔袭,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外军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5天4夜奔袭200公里,他们只休息了6个小时。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成为站到国际侦察兵比武领奖台上的第一位藏族军官。从国际赛场载誉归来,江勇西绕就被调到某部组织代号为“雪豹”的高原侦察兵首期集训。不到一年,他把一个连枪都不敢放的新兵带成了百步穿杨的神枪手,最后选送到陆军学院提干;他让“雪豹连”成为闻名军区的神枪连。2004年底,西藏军区大比武,“雪豹连”一战成名,拿下全部硬课目的第一。2007年7月,成都军区侦察兵比武,“雪豹连”再次夺得技战术综合运用第一。

军校毕业6年来,江勇西绕带过的1个排、两个连都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单位,他带的战士中有56人被评为优秀士兵,4人荣立二等功,6人荣立三等功。近4年来,他改进射击、战术和体能训练方式20多项,创造50余项高原特种兵训练纪录。

马克、和绍全、邱光华、江勇西绕仅是我军少数民族官兵的一个缩影,它折射的是数十万少数民族官兵的光芒。(全文完)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往期回顾


共和国军营的民族之星: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回民支队”



解放战争,“民族部队”战功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连在我军星罗棋布


开国将领中少数民族将军独树一帜

晨晖军事(chenhuimilitary)出品 

主编:祝华

审稿:陈辉

编辑:海蓝

美编:小竹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晨晖军事

纯军事纪实原创文章公众号 

国内仅此一家欢迎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